走进校园 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书山馆一楼。
这个地方,叫做24小时阅览室。
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承载了种种纷争纠葛。
作为全校唯一全天候开放的学习场所,公共资源到底应该如何公平合理的利用?
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斗智斗勇”什么时候才有办法做个了结?
种种问题,种种困扰,衍生出的“爱恨情仇”就没有终止过。
历史
首先,24小时阅览室的出现,要从“考研教室”谈起。
三亚学院以前是有“考研教室”的,东南北三个区都有。但是后来,考研教室渐渐变了味道。
从一开始的占座,到后来发展到带食物水杯,再然后带电热水壶,后来发现了电饭锅…
哦,还有部分同学三五个人结成小团体,占住一整个教室……
但是由于考研教室分散不好管理,老师跟打游击一样去一个教室一个教室的处理各种情况,这些问题依然反复出现。
书山馆落成以后,24小时阅览室正式投入使用。
“考研教室”在坚持过那一年的考研季之后,也逐步关闭。
24小时阅览室开始逐渐承担起了原来“考研教室”的功能。
问题
书山馆环境优雅,格调大方,还有老师值班,无论是安全感还是舒适度都比原来的考研教室提高了不少档次。但是依然是有同学不买账。
而究其原因,有一种答案是:太远!
当然,说这话的肯定是东区南区的小伙伴。
不过,联想到在书山馆一泡一天或者本来就准备通宵看书的同学来说。距离或许也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晚饭过后乘电瓶车过来,迎着早晨的霞光再回宿舍,其实也还好。
比距离问题让人抱怨更多的是占座和反占座之间的无休无止的斗争。渐渐的,随着期末和毕业季的来临,各种声音越来越多。作为官微,最经常收到的就是以下两种:
“能不能管管那些占座的人啊!桌上都堆满了去了都没地方!”
“能不能不要清书,考研的书那么多来回背很麻烦!”
还有这样的:
“为什么学校不多开一点地方?”
“二楼三楼为什么不同时打开?”
当然,在这样的声音中最焦虑的,应该是面临考研的同学。
以及这样的:
“为什么要清我们的书,笔记都丢了两本了!”
“20分钟不回来就清书,出去吃个饭难道还要带着书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去采访管理者:
首先,在图书馆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份问卷
而当我们把问题反馈给图书馆的老师时,老师们也叫苦不迭。
“别说占座了,还有在座位上吃东西弄的一屋子味儿满桌子油的。”
“喝有颜色的饮料洒书上的,招蚂蚁的,简直没法管。”
“不处理占座,找不到位置的同学不满意。处理了,占座的人又有意见了。”
“20分钟清书的制度,虽然贴在墙上了,其实也只是变相希望同学们不要占座。实际上,一次都没真的清理过。”
“其实二三楼的阅览室晚间也是开放的,当时设计的是递增制度,一楼坐满二楼就开放,二楼坐满三楼就开放,避免无谓的浪费资源。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能‘占满’,坐不满。”
为了验证两边的说法,我们对24小时阅览室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全天候拍摄。也许从这些图片中,我们能看到一些24小时阅览室目前的使用现状。
早上8:00
这些大部分是早上来看书的第一批人
一张桌子上,放着书,卷子,以及8个水杯水瓶
早上9:30
很多同学会带电脑来图书馆学习
我们在桌上看到了占座用的纸条
早上10:30
这个时间段人已经比较多了
这张桌子上除了书和卷子,还有药品、纸巾、羽毛球等小物件。书的种类也很丰富。桌面收拾的很整齐,很干净,让人联想到自家书桌。
上午11:30
接近饭点,阅览室里开始变的空起来。
中午1:30
有的人趴着开始睡觉
有的人仍在忙碌
下午3:00
阅览室迎来了高峰期,基本上每张桌子都有人
下午4:30
零星的几张桌子空了下来
下午5:30
大部分人出去吃饭,只有少数人还留在阅览室
晚上8:00
阅览室迎来第二个使用高峰
晚上10:00
图书馆开始闭馆,但一楼仍然是热闹的
有些椅子上也堆满了书
晚上11:00
人慢慢减少,但是每张桌子上的书都还在
午夜12:00
依然有人很认真的在学习,这个时候讨论点问题的氛围似乎也更轻松
凌晨2:00
阅览室基本空了下来
坐累了的人伸个懒腰
也有人开始在沙发上睡觉
凌晨4:00
基本上都睡了
也有揉一会儿眼睛继续坚持的人
凌晨6:00
摆放着各种书籍资料和个人物品的空荡荡的阅览室,很快又会再迎来它的热闹。
以及……诸多抱怨。
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图书馆将实行对占座行为的短期整治,但是同时会提供给同学储物盒用于个人私人物品的临时寄存。这个办法有没有用,暂时我们还没法知道。
为了了解更多信息,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也了解了其他高校。发现有的高校使用刷卡留座的方式,20分钟未刷卡自动释放座位;也有的高校采用黑名单制度,占座三次以上会被通报批评。总之,高校和学生之间在这个问题上的斗智斗勇似乎一直存在,而在公共资源的为我所用上,每个人都一定有自己的理由,而无论哪所学校,在合理分配时却总是很难找到皆大欢喜的平衡。
你有好办法吗?
我想知道。
留言区等你。
好好说意见,理性的声音才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