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校园 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位学长的故事,他叫朱克理,2008年来到三亚学院,四年后从三亚学院读到吉林大学的硕士,再读到武汉大学的博士。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碗浓郁的求学鸡汤,但是我更希望你们能把它当做一个故事看下来,让你有触动,或者思考。
序说
一直以来都走得太快,没有停下来仔细想想,也许是因为害怕,害怕回首过去,却发现自己浪费太多;害怕岁月虽然静好,但自己年龄已老……
从2012年大学本科毕业,到现在已经五年过去了。想想这过去的五年,好多同学已经成了家,有了孩子;也有好多同学已经立了业,成了部门经理;甚至有些同学已然逝去,永远离开了我们……
回忆总是充满了喜悦与悲伤的交织,有时候会让你像随意悠闲的兔子般爰爰然任意东西,有时候却又让你像钻进罗网里的雄雉一样拼命挣扎,无力又无助。
子曰“三十而立”,俗话也说“成家立业”,眼看自己已经站在三十的门槛,别说立了,家、业更是没有,虽然在读博士,但未来仍然充满未知。如此想来,似乎自己成了最失败的一个。可是人总要有点理想,有点追求,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多少显得不一样,才能多少有些色彩。既然选择,就要坚持;既然上路,就不要回头。如果说爬山是因为山在那里,那么诸位学弟学妹们,请坚持下去,努力活得精彩,因为梦想在前方。
求学
其实,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很理智的人,但有时候却容易做一些“糊涂事”,比如当年选报的本科专业――酒店管理。
我选择这个专业纯属是个意外,而且是个特别突然的意外,说到底,都是电视剧惹的祸!高考之后,闲散无事,我就看了一部根据海岩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五星大饭店》。当时的我被男主角那帅气的职业――贴身管家――深深地吸引了,也对那金碧辉煌的五星大饭店充满向往,而最令我艳羡的,是男主角与韩国富家千金之间那浪漫而悲催的爱情故事。所以,我就鬼使神差的、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酒店管理这个专业,期望着将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贴身管家,也能在自己身上发生一些美好的故事。虽然当时能去更好的学校,但为了心中的“梦想”,我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了美丽的三亚,来到了美丽的大学,来到了我亲爱的母校――三亚学院。
尽管后来发现真正的五星大饭店与电视剧里的根本不一样,但是我依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大学四年,我在美丽的三亚,在美丽的三亚学院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蓝天白云,椰林海风,东湖落笔,鸟鸣嘤嘤。漫步林荫,对坐曲亭,共赏夕影。吃过东区的水粉,尝过北区的刨冰,思念南区的小炒肉丁。每一次往返学校都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尽情的欣赏沿途的风景。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这种别样的风情,它只在三亚学院。
在大四的下半年,我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成为了亚龙湾瑞吉度假酒店管家部的一名专职管家实习生。虽然后来因为考上硕士而没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专职管家,不免有些遗憾,但有这种亲身经历,对我来说就已经很知足了。
▲2011年硕士备考时
2012年的4月,我被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史专业录取,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来说,学习历史似乎跳跃太大,甚至在硕士面试时,面试老师同样觉得讶异。但我只能说,因为喜欢,所以没有理由;因为梦想,所以我来了。当然,备考的时候仍然不轻松,毕竟四年没有看过历史学的相关书籍,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压力大动力才大。我从2011年3月开始备考,一直准备到11月,近九个月的时间,虽然有过烦躁、厌学、灰心、失望,甚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回头想想,考研并不难,难的是你能坚持到考研。既然选择前进,没到达目的地之前,那就不要停下来。
▲�2015年硕士毕业答辩时
在别人看来,我似乎是个特别“善变”的人。因为我家在安徽,本科在三亚,硕士在长春,而博士又来了武汉,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跑了大半个中国。不仅如此,我的专业在别人看来同样特别“善变”。我本科专业是旅游管理,硕士是中国史,博士又变成了中国古典文献学,横跨三个学科,足够令人惊讶。不过,并不是我想跑来跑去,跨来跨去,只是因为梦想在前方,我只能继续前行。
2016年4月,我被武汉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录取,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的考博之路并不顺利,因为中间发生了一些事情,所以我考了两次才考上。我为自己的坚持感到庆幸,虽然未来不知怎样,但我至少不后悔过去,不愧对现在。
▲2016年冬于武大老斋舍
说到个人兴趣,这么多年下来也就对太极情有独钟。我从小就喜欢武术,只是苦于没有老师教授,一直都是自己瞎捣鼓。记得小学那会,为了练习轻功,就在院子里的地上挖了一个大坑,天天跳上跳下,别提多勤奋了。可惜后来被奶奶发现了,除了一顿臭骂,还勒令填平。现在想想,也是蛮可笑的。
高一那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学校宣传栏里看到了我师父的介绍,于是决心去拜师。由于种种原因,在经过了“三顾茅庐”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我的太极之路。那时候学习任务比较重,太极拳只能早晚练习,虽然比较苦,但我乐在其中。
到了大学,没有了师父的指导,就只能自己练,我依然没有放弃。大学那几年,每天晚上七点到十一点,我都会在东区操场打拳,每天都是汗流浃背,但每天都是精神饱满。不是说一件事只要坚持做二十天就会成为习惯吗,每天打太极已然成为我的习惯了。
虽然远离了师父,但也遇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拳友。起初是在施鲜丽老师组织的武术队里当队长,后来又在校武术协会任太极拳教练,都让我学到了很多。2008年校运动会开幕式上那段集体太极拳表演也是我训练的,尽管自己水平有限,但总算没有误人子弟,让师父蒙羞。
现在回头想想,从最开始的根本不了解太极,到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发现太极拳的博大精深,深入的越多,越发现自己懂得太少。虽然练了这么多年的太极,但自己却始终站在门外,终究没有进的门去,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健康,我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学时期去南山寺游玩打太极
每每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不少人会疑惑我为什么考研会选择中国史,从酒店管理专业到中国史的跨度常常会让人讶异,跟其他学校的人来比,我并没有什么优势。好在自己有点底子不算太差,再加上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而先秦正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于是就选择了它。中国文化向来以经学为中心,而十三经的形成基本都在先秦,所以我博士又选择了古典文献学专业、经学与传统小学研究方向。
读博还不到一年,大多的都是日常琐事,就不在此过多着墨了。要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再说似乎就显得累赘了。看太多古文的我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只是想单纯的告诉三亚学院的学弟学妹们:人自助才有天助。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艰难与险阻,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但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轻易放弃,要努力坚持下去,要努力活得精彩,因为梦想在前方。
编者按:
我们本来想做一篇“更活泼一些”的采访,但真正接触到朱克理学长之后,我们决定把学长的求学经历原原本本的发出来,这样的文字或许少了一点“趣味性”,但更能真实的呈现个人化的人生体验。和日常中接触到的人不一样,常年与古文献打交道的朱克理学长有着现代人少有的慢节奏,他不慌不忙,踏踏实实的做着每一件事。和他的对话,你也总能被他带入一个宁静的世界。这种感受是我在其他采访过程中很少获得的,和这样的学长交流,似乎也能让自己多出很多思考。
学长最后告诉我们,在三亚学院就读给他最大的体悟是:努力,是成功最重要的元素。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怕努力,也不要怕学术。本硕博,看起来困难,但只要努力,就一切都有可能。他说,“学弟学妹们一定要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即使缓慢,只要你肯迈步向前走,那你就离成功近了一步。如果止步不前,你便永远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