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网站

解惑:学校为什么不再统一订教材了?

发布时间:2017-07-21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走进校园 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官网图(改).jpg


还记得上一篇推文么?说的是下学期学校将执行新政策,不再统一购买教材。


有的同学说:支持,终于不用搬书了,搬了好多次的书,每次都累坏。现在还能自己买,不管是团购打折还是买学长学姐的二手书,都能更便宜。

图片1.png



有的同学说:课本要自己买,到时候买学长学姐的万一教材更新了怎么办?还得靠自己多注意啊。

图片2.png


任何新政策的实施,背后都必然有其背景和原因。为了能了解学校这么做的动机,我们采访了学校的教务处,也了解到了新政背后的理由。



首先,我们能知道的是,新政策绝对不是心血来潮,前期铺垫和准备工作已经做了不少。其次,绝不是学校“图省事”,或者“怕麻烦”。从教学管理的难易度上来说,统一征订教材其实是最简单省事的一种。相反,不统一订教材。才是学校在给自己“找麻烦”。


这个麻烦,不止是学校教学管理层面,更是教师层面,也是同学层面的“麻烦”。这么麻烦也要做,那当然就有必须推行的理由。


我们先回忆一下,学习一门课的常见场景是怎样的?一本教材,老师一章章讲过去,期末从教材中选择知识点进行考试,结束。


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这样学的。到了大学,还行吗?


大学,是我们面对社会前的最后一道关隘。我们最后面对的,不是中考高考这样的一套卷子的考试,而是职场上鲜活的种种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是人,是分析,是办法。要培养出会分析,能综合,能总结,会提炼,能拿出解决办法的人,就必然不能依靠一本教材来一章章往下搬。

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要架构不同的课程体系。再往下细分,具体到每一门课程,又有一系列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应该由老师进行选择和设计,哪些是核心,哪些是辅助,哪些是补充,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拆解,要组合。而市面上的任何一种教材,都必然不可能做到100%完美覆盖。

我们甚至可以说,一名教师如果只懂得拿一本书往下一章章讲,那他是在“省事”。合理的知识点分布可能是A教材覆盖70%,B教材覆盖20%,C教材覆盖10%;也可能是A教材覆盖50%,B教材覆盖50%;这里,教材的概念可能是市场流通出售的书本,也可能是某些前沿材料,论文。


讲到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概念――课程大纲。

学校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已经为此做了很多准备,老师们对这个概念已经很熟悉,而同学们可能知道,也可能还感到陌生。


所以我们先重点把这个东西讲一下:

课程大纲,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不同学科的特色、需要,将这门课里面包含的哪些知识点梳理出来的规划;也是老师给学生的告知和契约,除了他要学什么书目、什么知识点,怎么考试怎么做作业这些细节,包括哪些东西,掌握到什么程度,需要什么,就像是缔结一个契约。老师要按照课程大纲中的东西准备,而不是一本教材,因为教材的编者不同,出版社不同则会有偏向性,一个大纲中的知识点不能被一本教材覆盖,参考书目有推荐若干种书,学会学习,学会掌握一门课程,或是构建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


三亚学院的课程大纲基本框架,长这样:

图片3.png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知道了什么是课程大纲之后,再来看看它的功能,以便能够对症下药。

课程大纲的七大功能:计划、契约、沟通、认知框架、学术记录、督促学习和教学评估。

其中展开一点介绍:

契约:教师开课、学生修课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形式。课程大纲起到了约束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教学行为的合同作用。课程大纲涉及的内容,如课程进步、考核安排、打分规则、旷课处理等,对教学双方具约束力。



走上社会以后,还是要面对很多学习,到时,没有教材可以从头读到尾,即使有教材也不一定会符合个人,职业需求也不是教材就能完全覆盖学习需要。通过大学期间对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学会把主动权从老师那里转移到自己手上,这才是学习使用课程大纲的目的。


在美国的高校,特别是美国的州立大学,明确规定制定教学大纲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公开发布课程大纲是作为州立法定下的,不可玩忽职守。更具体地说,教师在明确所承担的教学课程后,必须递交教学大纲,必须在每学期的开学前至少一个月公布,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查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一些高校还在学校有关网站发布教学大纲的同时,把任课老师的学术简历(CV)也一起公布,这样便于学生查阅有关授课老师的资料,选择自己中意老师的课程。


这也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才能学会使用课程大纲,成了当务之急,这里有几点可以作为认识及参考:


1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及目标”,它主要告诉大家这门课程是什么,有哪些学习内容,学习了这门课程可以教会我们哪方面的专业能力;

2

第二部分“课程资料及教学要求”,它主要告诉大家学习本门课程时,需要提前预读哪些教材及经典书目,以便加深与丰富对课程内容的印象;同时告诉大家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等内容;

3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它主要告诉大家每节课老师会讲授哪些知识点,同学们上课前需要携带哪些材料以及每节课老师所出测验习题与课后习题有哪些,便于同学们对上课做到心中有数。

4

第四部分“课程考核”,它主要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比如对平时作业、实验、实习、社会调查和平时成绩等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同学们提前了解这些内容,对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会有帮助;

5

第五部分“考试安排”,它主要是介绍本门课程要进行考核的时间段,有助于同学们合理安排复习考试时间;

6

第六部分“考试诚信”,它旨在使同学们恪守诚实守信的考风,同时了解缓考和重修的相关政策规定;

7

第七部分“课程资源推荐”,它主要是推荐提供一些丰富的课程优秀资源,有助于同学们日常查阅与学习课本以外的相关内容知识。


课程大纲是同学们学习各门课程的纲领性介绍和指导性教学文档,它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课程的总体印象,可以帮助同学们初步梳理出该门课程的线索,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学习方法和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对于课程大纲的重视,更为深层的意义在于其体现了作为合约者的一种契约精神,作为教师的一种责任心、以及在教学上的自由度和个性化的认可。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提供了他们可供选择的信息和机会,体现了学生本位和自由选择的市场化理念。教学根本在于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每位教师所开设课程的大纲。没有课程大纲的教师,是不完善的教师; 没有合格的课程大纲,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除了循循善诱的教师,使用合格的课程大纲也是学习计划的重中之重。



所以,表面上只是“不统一订购教材”的小改革,背后深层含义是需要通过一系列行为引导大家学习心态和方式的转变,不但“任重道远”,也有可能“道阻且长”。现在各专业的课程大纲都已经发下来了,要想适应下学期的课堂改革,大家一定要先拿到手好好研究一番哦。


学会学习,可不是买本书那么简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