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聚焦学校十四五发展战略落地,落实本学年重点工作,2021年4月7日下午2:30分在学校书山馆中报告厅召开了“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系列交流会(一)”――学科建设分享会。
会议现场
副校长王丹教授主持会议
此次会议共有十四位学院院长分享了学科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分别从学科、专业以及课程之间的逻辑架构;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学院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通过学科建设支撑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而全面系统的推进学院整体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等方面,为十四五期间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实现路径。
常务副校长刘开南教授在分享交流上做总结讲话。他谈到:此次学科建设分享活动,是近两年首次大范围的全校性的关于学科建设、学院发展的建设经验分享活动,是学校建校以来在整个大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取得的学科建设盛宴的分享,是经验的交流。分享会的主要目的,一是审视自身、认清自我,从自己的本身出发,突破原有认知,这样才能够对应学校的学科建设发展、专业建设等要求。各位院长是学校各个学科、各个专业、学校整体发展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得各个学院相互之间开拓眼界,拓宽视野。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学校一直在强调的人才文化生态的意义就在于此。其次,如何利用平台转化科研成果。各学院在努力经营的同时,一定要在打造学院生态文化方面下功夫。使每位教师做到心里有目标,手里有团队,科研有平台,成果转化人才有作为。这是各学院应具备的文化生态环境,也是今天分享会阐述的主旨所在。
常务副校长刘开南教授总结讲话
刘校长强调,对聚焦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而言,重点聚焦应该在学科生态文化建设方面。要采取“三强”模式。第一个“强”就是学校在规划上要强,做好顶层设计。这是在陆丹校长带领,是从一级学科逐渐推出,建立出来在一级学科层面上的五大学科群。顶层设计的目标非常清楚。第二个“强”叫强人。“能人引领”就是指各位院长要起到引领学科建设的作用。在院长层面上讲,学科专业特色的规划和落实,专业特色的形成,学科建设的规划,都是对强人思维的一个定位。第三个“强”就是全员强参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系列交流会下一周是在副院长层面展开,接来来是在专业主任层面展开,到5月份通过讲课比赛,扩展至全员优秀教师的层面。这就是全员的强参与,要全员参与到建设和落实活动中。学校通过构建“三”强的体系,逐渐落实学校整体规划目标。
关于团队建设和文化生态建设,刘校长指出:在科研团队建设过程中,院长一定要参与到某个团队中去。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要有不同团队,团队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且一定是要有学生能参与到专业团队中去。院长要做指导工作,要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手段,让每个人深入到团队的构建过程中形成,形成团队文化。团队中的各类资源要深挖掘,相关的领域上要有声音。对内主动进行跨学科的结对子,包括联合开展学术活动,联合进行项目申报,取得团队项目。学院之间要进行文化互动。文化的营造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个方面就是教师风范,第二个方面是学术风气,第三个就是文化氛围。这三个方面是整个文化生态营造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之际,学校提出了学党史,要把学校践行的创业史结合起来,要好好学习一下,重温我们的校风、校训。体味“不懈则优”在文化生态营造中的核心地位。学科特色的氛围,需要学术文化的营造,教学科研的活跃度各学院要有思路、有办法、有举措。团队的建设,文化的建设,在后面各个学院的考核过程中,会辐射到学院副院长、院长助理、专业主任层面,学校也会在人事考核方式激励机制上给予更大的倾斜。
最后,刘校长还强调我们要自信。15年学校的文化的传承,“不懈则优”已经成为三亚学院的文化基因,我们要认真地做好构建文化的工作,最终一起来努力实现三亚学院十四五发展战略,实现成为三亚大学目标。
此次系列分享活动,是三亚学院打造品牌教研活动的重要举措,既是聚焦学校十四五发展战略的落地,落实学校本学年重点工作的主要举措,更是学校学科专业以及课程建设过程当中的一次系统梳理、共同分享、广泛交流、相互学习、深度合作的平台,是本学年学校教研活动月的核心内容,是在学校层面开展的一次全员参与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学校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库资源,起到了为学院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献计献策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