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聚焦学校十四五发展战略,落实学校工作部署,2021年4月28日下午14:00在书山馆大报告厅如期召开“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系列交流会(三)”――专业与课程分享会。交流汇报的主题是“教育教学创新 教育共同体打造 一流专业课程建设”。
会议在主持人、三亚学院教务处陈博老师的致辞和音乐学院张骋骋老师的古筝独奏《忆江南》中拉开序幕。
开场音乐表演
本次分享会由B组人文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国际设计学院和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五个学院的教学副院长和专业负责人共计21人团队进行教学汇报,期间穿插五位教授对各专业建设情况做点评。汇报采用PPT形式,汇报时间不超过8分钟,每组交流分享结束后,进入点评环节以及邀请现场教师打分。
会议现场
副院长刘兴均先对人文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成果、招生现状进行介绍。他表示,人文与传播学院的专业市场认可度高、课程设置合理、就业质量高。在课程建设方面,刘兴均认为要将大数据领域作为创新文化的研究方向,提升专业间的关联度,构建搭配教学团队,创新基础文化,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在海南自贸港的优势下塑造纳百川通古今、新文科重人文的课程平台,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教学整体质量。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任胡冬智老师从专业现状、招生情况、专业建设、平台打造和人才培养这五个方面进行专业建设汇报。他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招生形势乐观,师资力量强大。今后该专业的建设总体目标就是保持现有规模,强化核心竞争力,向一流本科专业看齐。在课程建设方面要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改革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任李浩老师汇报了该专业在近几年建设上取得的十大成果,介绍下一步重点就是进行硕士点申报建设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该专业的实习基地不仅在海南省,在印尼和泰国也有海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已实现了实习的全面覆盖率。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的老师带领着我校的留学生在海南省琼州杯的留学生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在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探索下,汉语国际教育基本已经完成了基于三大转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张玲老师表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不仅教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生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各级各类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更是占据半数。因此该专业的招生就业方面朝着向好的趋势发展。该专业通过学科融合来提升学生的跨专业实践能力,坚持内容为王、技术够用、艺术为辅的原则。在夯实人文基础的前提下,结合信息、艺术、设计、大数据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进行整体布局,着力打造体系建设、平台建设及师资建设更为完整的新闻学科教育体系。
外国语学院李发元教授表示,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要各具特色,并且完善教师教育和教学质量的监管体系。学院取得的项目成果是专业教学重点实施的有力支撑,因此,学院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大量的实施实训,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最后,李发元教师表示,往往容易被忽略的组织管理建设才是保证专业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祝福人文与传播学院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邓小兰老师以“固本强基育人才,创新发展建品牌”为主题进行汇报。外国语学院的院训为“博学明德止于至善”,这贯穿了该学院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上,外国语学院的总体目标是在规模上稳中求进、在内涵上不断深化、在质量上持续提升、在思路上响应环境。邓小兰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外国语学院要以聚焦人才培养为中心,肩负起培养高质量外语人才的使命,发挥桥梁纽带作业,促进全球文化互鉴的发展。
潘红老师表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英语专业在2020年成为海南省应用型试点。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是培养英语与商务翻译教育相关行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在这个定位下,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结合课程设计和课程思政下,以学生中心,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拓展国际合作项目。在应用型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不仅有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还有交换生项目和海外实习项目等机会。着力建设海南省本科一流专业,申报英语翻译硕士点。
吴亚男老师表示:俄语专业是海南省省级特色专业,被评为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专业。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及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专业发展格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应用型服务型教学团队,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跨国际资源整合,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俄语人才。以对标双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打造海南省一流特色专业。
刘伟老师表示:通过外国语学院的交流分享,感受到人文与传播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相似性,并在刚才的汇报中得到了启发。大学英语作为基础性学科,它不只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还给其他学科提供着方法和工具的作用。同时基础性学科的硬性转型还会面临着偏理论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学科融合上等多方面进行布局思考,而外国语在实践中收获的丰硕成果也是需要每个学院去学习和交流的。最后,刘伟副教授还希望两个学院在今后能有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体育学院副院长张善斌老师从学院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招生和就业情况、专业建设思路和课程建设举措等方面进行汇报。在学科方向对专业的带动作用下,学院未来专业建设的思路是坚持围绕产业服务和重点学科开展专业建设,在专业上将有限资源适度集中,形成局部优势,创办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专业特色。在夯实专业科研的支撑作用下,打好课程的基础,拓展学生行业资质培训的平台,形成教学一体化,,培养高水平人才。
葛耀老师以“重塑专业特色争创一流专业”为主题进行汇报。为了规划专业建设发展,葛耀表示,该专业要通过主动转变思维,将外在优势转化为有内涵的发展特色,优化培养模式和重构课程体系等多方面来推动改革。随着体育强国的持续深入,体育领域需要响应环境发展进行融合创新,首要任务就是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业用结合为途径,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应用形式培养模式。通过实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创建学业指导工作室,打造专业品牌品牌活动等特色人才培养,以实现专业的规模扩大。
郝艳龙老师表示:该专业围绕三度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特色品牌专业,省级双一流专业方向。近年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不仅要打造明星视角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要将其转化为体育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最后,郝艳龙希望能有其他相关学院共同协助把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越办越好。
孟翊教授表示:感谢学校提供这个交流分享会的平台,感受到了各个学院的专业课程建设思路,这既是对自我的提升机会,也是一次鞭策。体育学院的定位清晰,目标明确,通过资源整合来进行创新改革,不断融入到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中。在未来的发展里,希望体育学院能继续推广体育文化,找到相匹配的行业合作伙伴,同时多和学院间进行交流沟通。
陈琳老师表示:艺术学院在设计方面依托上海交大的共建优势,立足地域放眼世界,建设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应用型设计教育人才基地,加快产学研用的融合,积极响应学校的5+1+1的学科布局提出了以学术带动教学创新,重点以实验室为基础,打造面向产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设计服务人才。根据“三全育人”、“产教融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资源,冲击省级教学成果奖,加强设计理念,指导方式的创新,以研究带教学促进良性循环。
吴耀华老师指出,专业结合海南当前的三区一中心建设以及自贸港建设背景,城乡规划专业转型的重要的发展趋势。依托上海交大国际平台,立足海南,凸显各自开放办学融合实践,着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杨洋老师表示:专业的整体特色是构建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重视课程系列间的考核,将不同专业聚到一起上课,共同设计一件作品,形成了专业特色,结合应用型转型专业的建设,提升综合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暑期游学项目,提高学生的眼界,坚持以赛促教,带领学生参加国内的各种大赛,从而培养专业优秀人才。
方超老师表示:专业总体定位,服务区域、对标学校5+1+1学科群,紧盯会展广告、旅游、康养、娱乐、休闲等产业群,达到专属点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学科发展整体实力,根据专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强教师风范,学术风气和文化氛围的建设,在专业基础课上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三个基础部分的体系,将课程建设基础知识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陈晓龙老师表示:专业应用性较强,招生比较稳定,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海南市场需求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观察、动手表现为特征的基础造型能力,积极借助上海交大合作平台,开展专业合作,提升专业知名度。同时,专业深耕海南本土,积极研究地域建筑文化和海洋文化,利用本土文化,进行产教融合,不断开展专业未来方向的开发。
郗瑞鲁老师表示:实行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围绕内陆与岛屿文化的融合,开创符合热带地区地域特色旅游产品,实施阶段式教学即认知,基础知识学习和实际训练再加上1+X课程组教学模式,逐步打造海南省一流本科专业,“+交大”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实验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展开“3+1、2+2”联合办学,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
王宏信老师表示:专业围绕热带滨海生态景观专业特色,完善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系,紧跟着学科管理类学科的发展,设置生产工程技术理论,打造生态城市建设团队,形成特色专业加强与学科竞争力,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造综合性人才。
张巨斌教授表示:艺术学院/国际设计学院的七位汇报人准备充分、内容丰满,在有限的六分钟时间里“干货满满”,体现了学院专业发展的现状、技巧、特色、短板和措施。张巨斌建议,今天所有现场都是三亚学院老师,我们应该在交流经验的基础上,更充分好的利用校内分享平台,更深刻的分析我们的短板,更具体的提出补足和应对的举措,更好地梳理出围绕十四五期间三亚大学目标,每个学院每个专业的“应思”和“应为”。
孟翊老师从专业学科定位、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行业资源、校企合作、实习实践项目、人才培育成果、社会声誉等方面对学院教学工作和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汇报,就面对数字化时代转型、区域内行业基础薄弱等外部环境变化提出应对举措。
刘阔老师表示:专业的创建基于第一个是国家教育部对于动画专业的定位要求,第二个是动画行业对于人才的刚性要求,专业在热媒体化时代不断构建多元化,宽口径,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影视动画体系,将现代动画人才能力培养模块细化,进行科学的一体化整合。
初云玲老师表示:专业在产教融合和学科竞赛上,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业的影响力通过参与专业品牌活动,即广告提案大赛,与企业进行合作,增强了作品的实用性,面对专业转型实施专业课程的增薪,一个是增技术,另一个是增实战,积极与企业共建课程,聘请企业的导师走进学生的课堂,增加课程的实战感,通过科研创新和数字技术助力专业育人质量提升和特色形成。
潘娴老师表示:专业以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及通过模块式的教学培养人才,进行模块式教学,第一是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第二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体现实操性,不仅有校内实训室,还与新浪等新媒体实验室共建新媒体设置基地,与酷狗合作录音工作室,探索出全产业链的整合式学习模式。依托现有专业方向课,已建立主持策划、演播、编导课程团队,在课程中贯彻课堂实训项目化、日常作业作品化、产教融合常态化。
吴晓淇教授在点评中表示,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在汇报中有很多亮点,其中,把社会需求导向的评价机制引入学院办学发展,值得思考和借鉴,期望传媒学院在海南自贸港发展下,前瞻影视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布局和实践。
本次会议圆满结束,会上各学院汇报人结合自己专业的经验与成果进行分享,使各学院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相互借鉴,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