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教融合助力假期精彩:访企拓岗促就业 校企合作拓平台

发布时间:2024-08-05浏览次数:63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三亚学院受邀参加吉利商用车集团成立十周年暨新车型发布仪式


1.png


8月1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成立十周年庆典暨新车型发布仪式举行。三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副校长柴勇、吉利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学院院长童国庆博士受邀出席此次盛会。


参会期间,柴勇与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主要领导进行交流,对企业一直以来对学校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三亚学院依托吉利新能源产业优势,于2023年联合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等单位成立了绿色新能源醇氢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等领域启动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目前,三亚学院联合海南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已经成功获批立项建设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与海南省甲醇汽车示范应用项目,并在汽车高温高湿暴晒及三电试验等领域开展了合作。柴勇表示,希望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加强产业链与教育链供给匹配,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标。此外,柴勇还受邀出席了“远程零碳智驾学院”的成立仪式。

 

三亚学院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2.png


8月1日,三亚学院副校长朱沁夫带队前往三亚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朱沁夫介绍了三亚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人才培养理念,表示将以访企拓岗为契机,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和就业岗位。三亚科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彦雷对学校人才培养理念以及校企合作计划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希望能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亚学院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旨在精准对接拓岗位、多措并举促就业,为毕业生“引进来”充足的高价值就业岗位,扎实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参加威睿电动2024年校企合作年度峰会


3.png


7月26日威睿电动2024年校企合作年度峰会于在浙江衢州举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孙文福老师代表学院参会。


会上,威睿电动对2023年度在校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包括三亚学院在内的院校进行了表彰,学校在新能源汽车电驱技术、电池技术、电控系统等领域与威睿电动紧密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威睿电动发布了新的校企合作项目,并与三亚学院签约了CTP电池包拆解技术及双组分A/B胶溶解剂开发和《电驱二合一制造过程要素》课件开发两个横向项目


参加威睿电动校企合作年度峰会为汽车学院提供了与行业领军企业直接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学院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从而更精准地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横向课题签约,学院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实习和就业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携手人文与传播学院斩获获2024 CCF中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全国智能体开发大赛二等奖


4.png


近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2024 CCF CAT全国智能体开发大赛中,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青建超、许耿杰两位同学携手人文与传播学院韩卉盟、贺春瑞两位同学组成的“早日进米怒C大伟”队,共同研发了基于官方平台的“期末无忧――超级智能Ai论文助手”智能体在“学习与科研智能体”赛道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据悉,本次大赛集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秀团队,竞争激烈。三亚学院两院学生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提供技术支持,人文与传播学院则在内容构建和用户体验方面贡献力量,通过双方努力,共同打造了参赛作品,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任丙南教授受邀为琼海市人大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专题讲座


5.png


7月31日,琼海市人大邀请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任丙南教授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专题讲座。据悉,此次专题讲座为琼海市人大举办的“法制微讲堂”第三十五期,该活动由琼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茹主持,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委负责人,镇领导班子成员,市、镇人大代表,部分镇、村干部参加。


讲座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历程、修订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讲座内容丰富,既有深刻的理论知识,又有鲜活的案例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任丙南教授以专业的角度对现阶段《环境保护法》要求的重点工作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详细解读,并用真实案例,指出政府和企业的主要职责,以及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容易出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利用典型案例的引导、规范、预防与教育功能,使大家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文图来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编辑:刘晓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