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盛会落幕“经纬共生”景观成焦点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3月28日在海南博鳌圆满落幕。本届年会以“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为主题,吸引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各界人士共商发展。
以国宴级规格与标准精心筹备的欢迎晚宴备受瞩目,由三亚学院艺术学院跨学科团队打造的沉浸式画卷微景观成为晚宴焦点。该景观运用“一轴两境”设计,以山海为轴、文化为脉,将海南自然与人文特色精妙融合,完美展现自贸港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是三亚学院师生借由产教融合递向世界的“海南名片”,用艺术向全球讲述中国故事。
厚积薄发,匠心构筑设计根基
在“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的大主题下,三亚学院艺术学院团队深度剖析论坛主题内涵,提出 “经纬共生、一轴两境”的创新设计理念,紧密呼应亚洲携手共进、共迎挑战的时代诉求。
博鳌论坛国宴微景观设计稿
这一理念以海南独特地域特色为蓝本。设计中的“轴”,具象为海南极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以五指山最高峰为起点,延伸至博鳌三江入海口的山海之轴。五指山作为海南的标志性山脉,是自然力量的象征;博鳌三江入海口则是汇聚之地,不仅连接着陆地与海洋,更象征着海南在亚洲交流合作中的关键位置,是亚洲多元交流的缩影,凸显博鳌在亚洲论坛中沟通各方、凝聚共识的突出地位。
装饰区设计效果示意【简】(分段示意)
“两境”分别为文化之境与生态之境。文化之境深入挖掘海南本土丰富的地域文化,从充满传奇色彩的黎族民间故事,到历史悠久的海南盐田传统劳作技艺,再到底蕴深厚的特色茶文化等,将海南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融入其中,全方位展现亚洲文化的多元包容。生态之境以海南广袤热带雨林为依托,丰富的珍稀动植物在此栖息,是海南生态活力的体现,也象征着亚洲蓬勃发展与可持续追求,寓意亚洲各国以自然为纽带、文化为桥梁,在世界变局中于经济、文化、生态多方面共生共赢。
厚积薄发,匠心构筑设计根基
省委书记冯飞、省长刘小明视察论坛年会筹备工作现场(海南日报)
在博鳌晚宴设计方案的筹备阶段,设计团队全身心投入,精心雕琢方案,迎来了至关重要的汇报环节。汇报过程中,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将“经纬共生、一轴两境”的设计理念、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具匠心的视觉呈现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向外交部领导汇报现场
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博鳌论坛相关主要领导非常关注晚宴的各项细节安排,领导们对方案的主题方向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文化与生态元素等具体内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与海旅领导讨论
1:1打样讨论汇报
在后续反复打磨方案的过程中,团队始终能感受到领导们的持续关注。团队依据这些宝贵意见,不断优化完善方案,进一步突出海南特色文化与生态元素的融合创新。最终,方案以出色的品质赢得了领导们的高度赞誉,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专业的协同合作,共筑博鳌晚宴景观传奇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集结多个专业的师生力量,开启了一场多专业协同的设计之旅。
现场工作照
“鹿回头传说地”
莺歌海盐田
五指山茶园
凭借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深厚造诣,陈琳院长深度挖掘海南地域特色,将“经纬共生、一轴两境” 的设计理念具象化。在“文化之境”,精准选取如鹿回头传说地、莺歌海盐田、五指山茶园等承载海南历史文化记忆的关键节点,每一处选点都经过严谨的文化溯源与考量;在“生态之境”,聚焦海南热带雨林、珍稀湿地等自然景观,以专业的生态视角诠释地域生态特色,将自然与人文脉络巧妙交织,为整个设计奠定深厚底蕴。
张鑫书记现场工作照
视觉传达设计出身的张鑫书记带领团队把控全局视觉风格。基于对海南文化意象和色彩体系的深刻理解,他们为景观打造独特的视觉语言,从色彩搭配到图形元素运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海南地域风情,使景观在视觉上极具辨识度,吸引观众目光。
在设计的推进过程中,不同专业的老师们各施所长。张颂老师运用专业设计软件与高超绘图技巧,将抽象设计理念转化为具象设计手稿。从整体布局到细节刻画,对景观的每一个元素精心雕琢。手稿及小样历经多轮内部评审与修改,充分考量空间布局、比例关系以及视觉焦点设置,力求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进入制作与实施阶段,陈放老师凭借丰富的微景观设计经验,组织团队进行小样制作。从地形塑造到植物配置,从水体模拟到景观小品搭建,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设计稿要求。在小样制作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为大规模制作提供实践依据,并根据现场光线、空间条件灵活调整。于晨、林意深老师负责山脉、水体、动物雕塑等关键景观元素雕琢,以精湛雕塑技艺赋予作品生命力。
在这场设计实践中,艺术学院各专业师生紧密配合,充分发挥每个老师和同学的专业优势,共同铸就了博鳌晚宴景观的独特传奇。
团队施工过程
产教融合: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出发前培训
经过96小时争分夺秒的紧张施工,最终的微景观作品于欢迎晚宴现场惊艳亮相,成功打造出一场视觉与文化交织的饕餮盛宴。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三亚学院师生团队充分践行产教融合理念,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运用美学原理把控整体布局与视觉效果,为展现海南独特地理风貌提供专业知识支撑,依据海南生态特点挑选合适的植物模型,精准还原生态场景。为呈现最佳视觉效果,团队在选材环节更是独具匠心,每一种材料都深深烙印着海南印记。
白发藓与青龙石
沉木
石斛兰和蝴蝶兰
这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不仅是三亚学院产教融合成果的精彩呈现,更是学校为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跨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
主创团队收工合影
团队成员与主办方合影
教育的蓬勃生命力,始终深植于理论与实践紧密交织的丰饶土壤之中。在主创团队陈琳、张鑫、陈放、张颂、于晨、林意深、姜现甲老师们携助理团队樊世方、杨汝慧、徐磊、董紫棠、吴新鉴、夏大勇、许成云、董涵钦、陈李逸伦、郝韵等17人的团队经过9次颠覆性改稿,每一次都推翻重来、重塑框架;2轮高规格汇报,直面各方严格审视;96小时极限施工,与时间展开惊心动魄的赛跑……这些震撼人心的数字背后,是艺术学院多年如一日坚定践行学校“新文科”育人理念所积累的深厚底蕴与强大实力的精彩呈现。
在项目推进的艰难历程中,各位老师迅速转换角色,化身兼具扎实理论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 导师,引领同学们在专业道路上稳步前行;跨专业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发凝聚成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创新共同体”,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这场国宴微景观设计,既是向世界展示海南的窗口,也是三亚学院“以产促教”理念的生动实践。当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深度结合,师生共同完成的不仅是一件作品,更是一份关于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创新教育的多维答卷。未来,这样的“跨界实验”会成为更多可能性的起点,立体构建育人生态,让每个艺术梦想都能找到生长的经纬!
(文图来源:艺术设计学院)